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,助推乡村振兴

杨贵军:驻村路上的“追风少年”

时间:2022-09-05 09:37:00 来源:  作者: 点击数:

杨贵军:驻村路上的“追风少年”

青春遇见检察、理想对接正义

青春的答案不止一种

但奋斗一定是最亮丽的底色

在这个收获的季节

让我们走近礼县检察青年干警

听听他们的初心与故事

杨贵军

驻村路上的追风少年

 

夜幕逐渐降临,窗外的鸟儿依旧在鸣叫,手持蒲扇的老人和放暑假的孩子们也还在家门口乘凉,似乎时间就在这愈发熟悉、愈发自然的生活模式中悄然流逝。转眼间,我驻村帮扶已快两年,从“帮扶队员”到“第一书记”,自己究竟有哪些收获?积淀了阅历、提升了能力、锻造了品性,我想这就是我的成长吧。在这个夜晚,只因心中有所触动,我索性来回顾一下这两年的驻村生活。

 

初次见面,这是个“冰雪世界”

2020年冬天,我被院党组派至三峪乡站场村担任驻村帮扶队员。站场村海拔将近2200米,这里山大沟深、高寒阴湿、无霜期断,一年四季晴天少,阴雨天多。

初到站场时感觉好远啊,距离县城开车都要两个小时左右,去乡政府也要四五十分钟才能到,而且冬天的站场就像是一个“冰雪世界”,整个村庄都被大雪和浓雾笼罩着,完全看不清它的原貌。

 

初来乍到,从陌生到熟悉

因为方言不同、语速又快,刚开始和群众聊天我都有点听不懂他们说的话、还要村干部帮我“翻译”一下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我决定用脚步打破隔阂,每天早出晚归、走村入户,晴天一身土、雨天一身泥,靠着自己的双腿成为乡间小路上的“追风青年”。不知不觉中,我也慢慢习惯了这种特别的“乡音”,和村民的“亲情”也增添了几分。“小杨,这几天怎么没有来我们家呢?”“贵军,啥时候来我的地里转一转呢?”几个月下来,从最初入户走访调查时只能在本子上记下“王家5口人、袁家3头羊”这样简单的信息,到后来熟悉了站场村的地理环境、自然资源、产业结构、劳动力和每一户家庭情况等信息,摸清了“村情”和“家情”。

驻村生活,枯燥却温暖感动

驻村的日子是枯燥的、孤独的,却也是有期盼、温暖和感动的。这里的村民善良淳朴、温厚真诚,村委会隔壁的邻居大叔就是位特别好的人,对我们整个帮扶队都特别照顾,经常看见我们因为忙着工作没时间做饭,就热情地叫我们去他们家吃饭,他总说“你们这些娃娃,不能仗着年轻就不吃饭啊,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!走走走,去叔家里吃面条,叔中午刚擀的。”逢年过节也总能收到他送来的东西,有时候是一盆鸡蛋、有时候是刚烙出炉的饼子,伴着他满眼慈祥的笑意,让我又感动、又感激。因为长年累月在村里住,慢慢也就和大家都打成了一片,上面出台了什么脱贫新政策、乡里打算搞什么致富新产业,我也会第一时间去家里和他们聊一聊。时间长了,谁家的小孩考上了哪所大学、谁家的家人在哪打工挣了钱、谁家的男娃娃要娶媳妇了......村民们有什么大事小事、家长里短也都会来和我们说,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我们也都会去搭把手,就像是自己家里的事一样。

干劲满满,栽好“脱贫致富树”

驻村关键要“助村”。从“带着感情做”到“做出感情来”、从“一身汗两腿泥”到“编外村民”,我们也是实实在在为站场村兴产业创增收、办实事惠民生想办法。为了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这条底线,帮扶队不断深入群众家中,动员他们外出打工增加收入,为符合在省外务工且稳定就业三个月以上的脱贫户和“三类户”劳动力给予补助等,同时为“三类户”家庭给予“五小产业”一次性1200元,不断提高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。通往美好生活的路上,不仅要改善物质生活,也要丰富精神生活;不仅要在产业振兴上有造血功能,更要在思想土壤上种下新的希望。疫情防控期间,我带头做起了疫苗接种“宣传员”,挨家挨户去介绍接种疫苗对身体的好处、对疫情防控的重要意义,引导大家科学看待疫苗接种;为了改善人居环境,我们通过微信群、大喇叭、入户宣传等形式,号召群众自觉维护村庄环境、优化提升村容村貌,真正做到让乡村振兴队伍“强”起来、经济“活”起来、乡风“美”起来、人民群众生活“幸福”起来。

助推乡村振兴既需要磅礴伟力、

也需要涓涓细流,

只要是我看到的、

想到的、村民需要的事,

我就会第一时间去做,

因为,

这就是我驻村帮扶的意义所在。

 

 

 

关闭

智能悬浮区